第 9 节
作者:莫再讲      更新:2022-06-08 15:34      字数:4751
  赢得了甲方的赞誉,甚至自恃设备先进的加拿大钻井队的同行也为之惊叹,被誉为1/2/4区的“中国速度”。
  对任何一支队伍来说,适应这些严格的国际管理条例,是一种考验,也是一种工作精神的重铸。回顾这段艰难历程,平台经理卢正荣感触尤深,说:“要想在国际石油市场上有所作为,你只可积极面对,回避或者被动应付,都是没有前途的!”
  如果用积极的眼光来看,这又是一场洗礼——在接下来的岁月里,ZPEB走出国门的工程队伍,都将在这一近乎于严酷的洗礼中,或者遭淘汰,或者成为涅磐的凤凰!
  因为业绩突出,32747再次顺利中标。这次依照国际惯例的设备整改,是32747再次面对“涅磐”之痛——二十多页的整改通知单上,列出了519个问题!
  平台经理卓景军带领工程人员再次开始紧张的整改工作。十月的苏丹,气温在50摄氏度左右,那些钢铁设备的表面,在非洲大太阳的灼晒下,温度高得滴上水就咝咝作响。他们必须带着手套工作,免得皮肤被灼热的铁器烫伤。如果遇上需要电气焊的活计,更是让人心里打怵。泥浆循环罐是密封的,又被强烈的日光灼晒,里面又闷又热,并且,进入里面操作,必须仰躺着才能展开手脚。几天下来,接触罐壁的背部,烙得又红又肿,溃烂了。
  “再在里面呆一分钟,人就变成一堆熟肉了!”司钻李涛和孙润杰、常昊勤几个人,轮流着钻进循环罐里焊接,他们苦着脸相互开着玩笑说。
  他们说,阳光暴晒的铁罐,活活就是个大蒸笼!那会儿,惟一的念头儿,就是赶快把活儿做好,做到监督满意的程度,提前一分钟也好!
  在一个星期的时间里,他们就把四个循环罐的流程整改好了。报告给甲方的时候,监督还不肯相信,亲自过来看过,才感到十分吃惊。
  设备整改中,不少职工晕倒在工作现场——包括卓景军自己。在设备测试的前一天晚上,因为一个焊点不合格,他们连夜感到现场,卓景军举着灯为电焊工照明,旁边有人举着“灭害灵”对着人体喷洒,以抵御蚊虫的进攻……
  519个问题,就这样一个个地解决了。甲方总监莱斯·迈尔斯先生(加拿大籍)感叹地对卓说:“卓,我不能说你们的设备好……你和你带的队伍,却是加拿大钻井队不能比的!”
  来自加拿大的总监先生的这番话,应该说是真诚的;他目睹了中国石油人的工作精神,从他们在短时间里就表现出来的那种极强的适应性,他领略到中国人的智慧勤劳和机敏。他承认,ZPEB的石油队伍,是一个可靠的合作伙伴,同时也是一个不可轻视的强大对手……
  监督有一个问题不明白:为什么危机出现时,好多人往后跑,中国工人却往前跑?在砸坏第四个弯头时,想到应该请教中国人……上帝不偏袒美国!
  在ZPEB的石油工人身上,大尼罗河公司的总监有更深的发现。
  32747钻井队在“MALA—1”井试油过程中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那天深夜,平台经理陈其带领井队的值班工人,配合第三方服务公司进行试油作业,结果,现场监督和第三方服务公司操作失误,把转子遗留在油管里,每提一次单根,原油就喷出几米高,如同井喷;第三方公司的人一看不好,都逃离了钻台。现场监督皮特先生也懵了,慌乱地一边跑着一边喊:“关封井器……关封井器!”
  这时候,钻台上坚守岗位的,只剩下了中国工人和32747队的几个苏丹雇员,大家从头到脚都被喷出的原油糊住,无法分清哪个人的模样。
  凭着丰富的施工经验,陈其判断出事故不属于地下井喷,而是甲方聘请的第三方服务公司人员操作失误引起的。紧急中陈其顾不得现场监督皮特先生在喊些什么,沉着地指挥钻台上的中国工人继续施工,连接闸门,引出导管,迅速控制住了油喷。
  从钻台上下来,陈其对现场监督道歉,说是紧急时刻,来不及向他请示救急措施。澳大利亚籍的皮特先生惊魂未定,连连说:“你们判断得太对了……处理得太好了,太好了……我应该感谢你们……感谢你们!”
  后来在一次闲聊时,这位澳大利亚籍的驻井监督皮特先生问陈其说:“陈,我有一个问题弄不明白:为什么出现危机时,好多人都往后跑,中国工人却往前跑?”
  陈其哈哈大笑,说:“就因为他们是中国工人呀!中国有一个成语,叫‘众志成城’,你弄懂了这个成语,就明白其中的原因了!”
  监督先生还是有些想不明白,迷惑地摇摇头。
  后来,这位澳大利亚籍的现场监督,多次与人谈起与中国石油工人的合作——他们的机敏、果敢、临危不乱的工作精神,给他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其实,这位监督先生应该熟知哈默先生的那句名言,合作中的中国石油工人,同样是在履行着哈默先生倡导的那种国际市场的道德准则:在合作的过程中,走共同发展的道路,把一种高尚的哲学传达给对方……
  在6区原始丛林NAHA—1的2066钻井队,工作中,忽然发现硫化氢泄漏,浓度达到128 PPM。这样的浓度,人只要吸进一口,神经系统就会全被杀死。对这种可怕的气体,国际标准规定不得超过10 PPM。尽管在钻台上施工的工程人员,每人配备了一只二十公斤重的防护瓶,许多人还是感到呼吸困难,“喉咙里堵了棉絮似的”,夜里头疼得难以入睡。
  当时,在中国国内的川东盆地发生严重硫化氢泄漏事件,造成重大人身伤亡。政府的通报同时送达海外的施工队伍,甲方现场监督心存犹豫,征求井队平台经理申屠的意见,是否中止施工。申屠想到,工程到了这份上,如果中途停工,这口井说不定会成为永久的废井,肯定会为甲方公司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思考再三,又征求了队里工程人员的意见,而后向甲方建议,进一步加强防护措施,坚持把最后的工作做完。
  2066队的积极态度,使甲方监督大为感动。为了施工中万无一失,在随后的几天里,2066队的工作人员,从丛林里的黑人部落里买来十几只鸡和两只羊羔(这些动物处在低处,反应相对敏感),养在井场的低处,一边施工,一边随时观察着鸡公鸡母们的动向。就在这样条件下,2066队坚持施工一个月,直到圆满完工……
  “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并非完全为了赚钱,”2066队的工程人员李增军和鲁长存说,“如果单单为了赚钱,绝对不会这样脑袋别在腰带上干!”
  他们这些话,又一次使人们想到石油大亨哈默先生的那句名言。
  当然,如果仅从坚忍不拔的快速适应能力和工作速度上认识中国的石油工人,对国际石油市场上的跨国公司来说,他们得出的结论会是片面的。
  32747队在“BAMBOO—7”井的钻探进程中,正值黑格里格局势紧张,政府军与反政府军不时发生冲突,火箭炮不时拖着尾巴从施工现场的上方飞过。现场监督“洛伊”(加拿大籍)感到环境的危险,要下令停工。其时,钻台上施工的中国工人正在下套管,他们认为,如果这时停工,会影响循环给甲乙双方造成损失。他们提议要把套管下完,避免仓促停工带来的损失。洛伊先生权衡再三,同意了他们的意见。
  因为战乱,黑格里格地区晚上五点戒严,所有的道路都禁止通行,中国工人不能按时交接班,有一个工班在钻台上连续工作了18个小时。
  这之中,还有一个小小的插曲。与国际惯例接轨,有一个双方相互适应的问题。中国的石油工程人员,往往会凭着工作经验处理施工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而西方的技术人员则严格地遵循工作条例。这种区别有时也带来一些不大不小的争执。
  在这口区域探井施工时,固定井下表层套管,因为导管在地面上焊接,有一定的技术性斜度;洛伊指令一边循环一边硬性轧入,结果连续轧坏了四只弯头!
  洛伊施工经验不足,一时有些不知所措。在轧坏第一个弯头的时候,中国工人就开始提醒他:这种方式不可行。但是洛伊十分自负,不听中国工人的建议。第四个弯头轧坏的时候,洛伊无计可施,只好又回过头来,征求中国工人的意见。对洛伊的固执,邱传俊虽然心里感到好笑,还是建议说,可以调高泵压,缓缓下送。洛伊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结果一试成功。
  洛伊有些服气了,开始对中国的石油工人另眼相看。
  随后,又一次施工中,甲方送来了两个套管头,其中一个是不带中间套管头的;疏忽中,洛伊下令将不带套管头的这个错误地下入了井中。
  第二天,洛伊垂头丧气地对邱传俊说:“邱,看来我得回家了……”
  邱传俊问他原因,洛伊说,下错了套管头。
  石油专业学校毕业的工程师邱传俊,挚爱自己的事业,在多年的一线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他在《石油科技专刊》上发表过不少专业论文,曾数次获得过“优秀科技工作者”的称号。邱传俊为他出主意说,只要复合一段套管就行了。洛伊打了报告给总监,总监同意了,并且认为,此做法“很有建树”。事情过去几天之后,洛伊真挚地对邱传俊表示感谢,说邱传俊救了他的“驾”。
  也是在32747队,有一次,平台经理卓景军听到钻机响声异常,根据多年施工经验,他认为是钻头损坏,有一个牙轮掉了。他向甲方现场监督请示停钻换钻头。甲方监督不相信这个年轻人的话,指令继续施工。几个小时之后,卓景军又一次向监督请示,问是否应该停钻?他认为第二只牙轮也掉了。现场监督仍然不相信他的话。卓景军第三次请示时,郑重地对监督说:我是为了甲方的利益着想,如果再继续钻进,可能要出事故,因为最后一只牙轮也掉下来了……
  甲方监督这才半信半疑地下令起钻,结果是,在场的甲方人员都目瞪口呆:钻头的三个牙轮果然已经全部掉光……
  在4521队进入5区之后的一次钻井施工中,平台经理赵全民与现场乔治有过一次类似的“摩擦”。
  按照甲方的规定,作业中使用的钻头,是瑞德公司生产的PDC钻头(该公司的技术人员在现场服务);按照各种技术数据设定,施工中一只钻头即可打完设定井深。同对中国设备的一概排斥态度相反,驻井监督乔治先生对挂了“盟友”标牌的一切都深信不疑。
  然而施工中进度之慢让赵全民感到怀疑。因为,按照设定,每小时应该钻进四个单根(钻挺),但在这天,一个单根还未钻进就过去了十二个小时!
  从泥浆返回的情况判断,地层并未发生变化。
  赵全民经过反复观察,认定是钻头的毛病,就找到驻井监督,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监督乔治不肯相信,认为一切都是按照条例来做的,PDC钻头是选定的名牌钻头,如果有问题,应该是泥浆和地层的问题……
  半天过去,进度变得越加缓慢,赵全民再次对乔治提出自己的看法。
  赵全民说:“我们打的是日费,与进度快慢毫无关系……并且,进度迟缓对我们还是有利的;我们这样做,完全是对甲方负责。”
  对赵全民怀疑自己钻头的可靠性,瑞德公司的现场服务人员十分恼火,盛气凌人地说,他们的PDC钻头享誉甚高,钻头出现问题“是不可能的”!
  他用手在自己脑壳上画了个圈儿,半开玩笑半是嘲弄地说,搞不好,是“赵……自己的这儿出了问题!”
  赵全民淡淡一笑,说:“究竟是‘头’出了问题,还是‘钻头’出了问题,起钻一瞧就明白了!”
  现场监督乔治终于同意了赵全民的意见,起钻一看,果然不错,钻头上的牙齿已经全部掉光!
  乔治把瑞德公司的那位服务人员破口大骂了一顿……
  这个被4521队的工人称为“老疵毛”的骄横的美国佬,为中国石油工人在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杰出能力,惊得目瞪口呆。
  “我的上帝,”他说,“你们中国人,还有什么做不到的事情?”
  险恶的自然条件、严酷的竞争环境、严格的国际化管理要求、快节奏高强度的劳动……ZPEB跨出国门的石油队伍,走出了短暂的“涅磐”之痛,他们不断地发现自己的短处,发扬长处,以自己艰苦卓绝的工作,铸造了ZPEB的光辉的企业品牌,也同时打造了一?